随着全球多个运价指数的进一步下跌,集装箱航运业已被警告要为运价方面的硬着陆做好准备。
尽管空航有所增加,但利用率仍正在下滑。Jefferies的一份新报告显示,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记录的即期运价正处于“快速下降趋势”。上周,SCFI即期运价指数又下跌了9.7%。

根据Vespucci Maritime的分析,过去四周来看,该指数下跌了33%,是自2009年SCFI指数开始以来第二大四周跌幅。
从上海出发前往世界各地目的地航次的平均implied运费已降至每标箱2500美元,为1月份峰值的一半。目前的运价仍远远高于2020年前每标准箱1000美元的长期平均水平。
海事咨询机构Sea-Intelligence在其最新的周报中警告称,对于跨太平洋和亚欧贸易航线的高运价,没有任何潜在的结构性支撑,而这种支撑在跨大西洋航线上也濒临消失的边缘。
Sea-Intelligence预测:“目前运费水平回归正常化将带来硬着陆,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预期运价将低于长期正常水平,然后出现明显反弹。”
持续的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了租船费率,英国造船和海运业分析机构克拉克森(Clarksons Research)上周的运营指数环比下跌26%至246点。然而,这仍是2019年平均水平的四倍多。

克拉克森在周报中指出:“近几周来,货运行业的疲软主要表现在支线小型船舶,但运费下降的影响目前也在进一步侵蚀大型船舶的租金。” Braemar的分析师在谈到集装箱租船市场时表示“市场供需关系的总体情绪正在以惊人速度转为负面。”随着船舶租赁价格的暴跌,市场一直在讨论重新谈判的可能性,这种情况在14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生过。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分析师认为,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班轮公司目前处于现金充裕的有利处境。Alphaliner航运分析师Jan Tiedemann表示:“大多数航运公司坐拥大量现金。因此,即使经济形势恶化,他们也应该有能力支付未来几年的账单。”根据德路里的分析,包括对2023年的预测,在短短三年内,集装箱航运业赚到的钱将相当于过去整个60年的收入。近几个月来记录的租船期和费率的下降也导致买卖市场随着市场参与者的盘点评估而进入中断期。在新造船舶方面,市场下滑的初步迹象浮出水面。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船东塞斯潘决定取消与韩国造船公司(K Shipbuilding)签约建造的四艘7700标箱总计价值5.2亿美元的的新建船舶。尽管近几个月多个集装箱运价指数均出现大幅下滑,但多数分析师预计,得益于早期获得的长期合约运价,班轮运输业全年利润将创下纪录。Blue Alpha Capital负责人、资深的班轮运输业人士John McCown本月早些时候预测,2022年班轮运输业的累计净利润将达到2449亿美元,较2021年的创纪录业绩增长65.2%。